中國首條非遺再造地鐵線開通運營

發佈日期:2022 年 12 月 28 日 11:37
  • 分享至:



12月28日,中國鐵建承建的中國首條非遺再造地鐵線——深圳地鐵16號線正式開通運營,標誌著深圳市的地鐵線路全年新增里程達到128公里,形成了17條運營線路、559公里線網長度的網路格局,運營總里程升至全國第四,線網密度、客流強度等指標位居全國第一,推動了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進程。



深圳地鐵16號線全長29.2公里,起于龍崗區大運站,止于坪山區田心站,穿越大運新城、龍崗中心城、坪山中心區等重要城區,串聯起深圳東進戰略的樞紐門戶區及核心引領區,連通深惠兩地,組成了深圳市“東進戰略”的骨幹線路,採用全自動最高標準的GOA4設計,所有運營場景和緊急處理場景全部實現自動化,開通初期即可實現全自動無人運行,預測遠期日運量接近百萬人次,將極大地方便市民出行。該線路途經客家文化區,沿途有多個客家文旅地標,是國內首條與“客家文化”相結合、以“陽光+家”為文化主題的地鐵線,車站設計從客家圍屋和半月池形態提取設計項目,充分體現了極具深圳特色的“濱海客家”人文精神。

中國鐵建南方公司發揮“大兵團、全產業鏈”優勢,秉承“智慧+智造”理念,克服了疫情反復、地質條件複雜、征地拆遷體量大、岩溶區施工風險大等一系列影響專案建設的關鍵難題。深圳地鐵16號線有13.3公里位於岩溶強發育區,占總長度的45.4%,田心車輛段施工範圍內還有15.2萬平方米的岩溶發育。溶洞形狀極不規則,是困擾工程建設全過程的最大難題,在深圳地鐵建設史上尚屬首次。施工團隊特地前往貴州、廣西等地的岩溶發育區學習經驗,邀請全國多位頂尖岩溶勘察專家探討方案。



龍東站處於岩溶強烈發育區,地層鑽孔見洞率高,在基坑土方開挖時,基岩裂隙水在承壓狀態下會沿破碎帶穿透黏土覆蓋層湧出,湧水量超過400立方米/時。建設者投入後退式注漿機、大功率水泵等各類設備30餘台,注漿材料9000餘噸,嚴格遵循“開挖一段、封閉一段”的施工組織方案,採用基底混凝土回填反壓、後退式注漿封堵水力通道等技術措施,攻克了岩溶裂隙強烈發育特殊地質區域的深基坑土方開挖施工難題,實現深圳地鐵建設史上岩溶極發育區首個地下車站封頂。

從縱向剖面圖上看,深圳地鐵16號線海拔先升後降,呈現“倒 V”形,連接大運新城、龍崗中心城、坪山中心區等深圳東部重要板塊,穿越多個居住區的線路,讓征拆成為困擾建設者的另一大難題。16號線車站區間穿越地塊12處,沿線拆遷工作體量大,地下管線錯綜密佈,周邊環境複雜多變,交通導改作業繁雜。大運中心站和龍城公園站皆位於城市主幹道上,道路兩側管線繁多,地下電力、燃氣、通信、監控、消防和給排水等100多條綜合管線交叉,盾構機需先後下穿次高壓燃氣管道、110KV電力管溝、給水管道等,稍有不慎就會對周邊居民日常生活產生影響。建設者主動融入駐地,借助深圳特有的“共建聯控”工作平臺,與業主、商戶等單位聯動,聯合成立“攻堅黨支部”,並協助電力、通信管線遷改單位進行現場施工及相關手續辦理。5年來,參建各方完成房屋拆遷48萬平方米,遷改雨水管、污水管、給水管、燃氣管等各類管線318次,完成交通導改84次。



過程中,中國鐵建秉承“智慧+智造”理念,積極開展科技攻關,實現安全可控、品質創優、減少耗材、環保節能。為保證盾構機穩定運行,建設者通過“邊實踐邊改造”的方式打造“智慧盾構”,採用鐳射定位導航系統、盾尾間隙自動測量系統、人倉噴淋系統、土倉視覺化等先進工藝技術,使得盾構機更加智慧、性能優越、可靠穩定,更好適用於岩溶地層掘進。最新三維鐳射測量系統的投入,也保證了隧道成型品質。針對複雜地層施工,使用HSP超前地質預報儀,多次精准探測到前方岩溶、軟弱夾層、破碎地層帶等不良地質,通過提前調整掘進參數,預先做好各項保障措施,有效的降低了未知地層帶來的風險。同時,他們還改進注漿系統,在盾構機台車上增加水玻璃泵,將同步注漿管與水玻璃管通過特製的混合頭在盾尾後方進行二次補漿,保證施工品質,規避地面沉降風險,提高了掘進效率。在裝飾裝修方面,建設者採用專業軟體進行參數化建模,運用三維視覺化施工,將每塊板材誤差控制在1毫米以內;運用裝配式施工,以“搭積木”的方式裝扮未來地鐵,讓地鐵建造更高效、更綠色、更安全。



瀏覽次數:539


蓮花時報


199a10e12f43ff00eee98a755967c50.jpg

同創集團-小.jpg

茅台.jpg

超然-小.jpg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