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廣州·粵韻丨良工熬得廣府湯鮮美頭啖爭先嘗

發佈日期:2022 年 09 月 07 日 12:13
  • 分享至:


廣州靚湯天下聞名,廣州人的歲月就是在熬著一煲又一煲的靚湯中度過的。知名廣府文化學者饒原生說,廣州人離不開湯,就像魚兒離不開水一樣。廣州人對湯的喜愛,就如山西人喜愛醋,四川人喜愛火鍋,西安人愛吃肉夾饃一樣,日日常伴,須臾不可缺。

廣州人煲湯,要將各種食材融入一煲,讓湯夠味、夠鮮、夠新。一碗靚湯,濃縮了廣州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體現了這座城市兼容並包和敢為天下先的特質。


煲老火靚湯葉健強攝


湯之淵源

嶺南之地,暑濕所居。粵人篤信湯有消熱去火之效,故飲食中不可無湯。

南越王飲藥膳湯療疾

唐代流行“不乃羹”待客

廣州人為何愛喝湯?這是一方水土養一方飲食的緣故。五嶺之南的廣州城,如今馬路寬闊、綠蔭處處,但在兩千多年前卻處於汪洋大海之中。

清代《順德縣志》說:“昔者五嶺以南皆大海耳,漸為洲島,漸為鄉井,民亦繁焉。”今日廣州之所在,當時被稱為“南海”。

廣州自建城以來,一直圍繞著江河水系,順珠江岸線、水系變遷和地勢而為。唐宋到明清,城外五步一河汊,十步一池塘,城內既有甘溪、司馬涌等天然水道,又有人工挖掘的環城濠涌、六脈渠及其支脈等大小水道。“廣之城,無之而非水也。”清代《白雲德秀二山合志》這樣描述廣州城。名副其實的水城,滋養了世世代代的廣府人,也催生了廣府人愛飲湯的習性。


摘幾朵花,就可烹一碗“暗香湯”,古畫裡摘花的愛花人。


嶺南暑濕,先民飲食不可無湯

廣府人愛喝湯還有另一重原因。廣州地處亞熱帶,背靠五嶺,面朝大海,河流交錯,山清水秀。然而,說到氣候,包括廣州在內的整個嶺南地區都是又濕又熱,人們易患瘧疾、腳氣、喉科病等疾病。故而,嶺南在古代甚至被稱為瘴癘之地。《黃帝內經》裡說,南方生熱,熱生火。宋代學者周去非撰寫的地理學著作——《嶺外代答》裡則說:“南方凡病皆謂之瘴。”為免受濕熱瘴癘之苦,聰明的嶺南人就地取材,熬製藥湯,又為了讓味道好喝一點,便在藥湯中添加一些肉、骨頭等食材,各種老火湯便由此產生了。據史料記載,嶺南之地,暑濕所居,粵人篤信湯有消熱去火之效。

濕熱之苦,北方人往往難以適應。淮南王劉安勸諫漢武帝慎徵嶺南,說:“南方暑濕,近夏瘴熱,暴露水居,蝮蛇蠹生,疾病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十之二三。”不過,劉安不知道,當時盤踞嶺南的南越王早已開始用湯水戰勝瘴熱、濕氣。

據央視《南越印象·食在南越》報導,相傳南越王趙佗初到嶺南,脊背長瘡,體困力乏,便命令軍中食官專門蒐集治療秘方。食官深入南越民間,遍訪當地名醫,最終配製出一系列膳食湯料,裝在鼎裡,然後用柴火燉,短則數小時,長則經日燉煮,每日取湯汁供趙佗飲用。趙佗飲後果然身體狀況大為好轉,遂賜名為“尚湯”。

在西漢南越王墓和南越王宮署遺址,考古學家發現了可用於煮湯的炊具,如底部有煙熏痕跡、內裝有豬、雞、魚骨骼的越式銅鼎,以及青銅鼎、陶鼎等。古文物學者陳彥堂在《人間煙火——炊食具》中提到,根據當時鼎的成分構成,可以推論其是製作羹湯的工具。

《說文·鼎部》稱:“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南越王博物院的工作人員也表示,今天廣州人喝湯的習慣,很可能就是從南越王那個時代流傳下來的。


炊具南越王博物院供圖


唐代嶺南人待客,必有“不乃羹”

唐宋時期,隨著大庾嶺驛道的開通、西江通航以及海上交往頻繁,南北交往、內外聯繫更加暢順,中原飲食、南越飲食、海內外飲食交相融合,湯漸漸開始成為待客美食。據唐昭宗時期(867年-904年)出任廣州司馬的劉恂在《嶺表錄異》一書中記載,當時嶺南人家特別流行喝“不乃羹”。它是用羊肉、雞肉、鹿肉與骨頭一起煲成的湯,肥濃鮮美,上菜的時候,肉撈出來棄之不用,只以湯待客。當時請客人吃飯,宴席上必須有一道“不乃羹”。一大盆“不乃羹”擺在席上,大家用一個大勺子輪流取飲。喝了這道湯,就沒什麼事辦不成,故名“不乃羹”。

隨著歷史的腳步,廣州人對湯的喜愛愈加濃厚。南越王博物院展出的明清廣州炊具中,就有用於煲湯的帶把陶罐。南越王博物院的工作人員表示,當時,廣州人已養成了煲湯的習慣,食材也常因時令而變,春夏能清熱解毒,秋冬能補充營養,調理身體。

如今,廣州的地理環境雖已有了巨大變遷,但濕熱的氣候與古時並無二致。廣州一年四季雨水多,三四月份還常常會出現回南天,濕氣頗重,這也是廣州人離不開湯水的原因。


清代外銷畫裡的小販,肩上挑著的器皿裡裝著熱乎乎的湯汁。


湯裡溫情

如果有人問廣州人,誰家的湯最好喝,答案一定是“媽媽煲的湯”。

阿媽一句“回家喝湯”

廣州人從小聽到大

有人說,廣州人的血液裡,三分之一是涼茶,三分之一是廣式糖水,還有三分之一就是阿媽的“秘製靚湯”。

廣州靚湯,天下聞名。累了一天,回家一碗新鮮食材熬透後析出的香味撲面而來。老火靚湯,讓你從還未喝它開始就渾身舒坦,瞬間忘了拼搏職場的疲勞,幾碗慢慢喝罷,彷彿一身疲倦,盡數散去。廣州靚湯就是有這樣神奇的魅力。

曾經有美食家讚譽說,湯是廣東飲食文化的全部底蘊,更是“廣東男女老少日常生活的幸福源泉”。廣州人將能否做出美味的老火靚湯作為衡量賢妻良母的標準之一。從小到大,家人圍著桌子吃飯,一定要有湯才行,這幾乎是所有廣州人的共同記憶。一頓住家飯,總是從湯開始。霧霾天、寒冬、酷暑、熬夜咳嗽、濕氣重……什麼時候該喝什麼湯,當媽媽的了然於心。

廣州人崇尚“藥食同源”,媽媽們以藥入湯,壯身補脾、清熱排毒,秘方層出不窮。廣州食養坊創始人張卓思出身中醫世家,對此深有體會。她說:“我是地道的廣州人,對靚湯有非常深的感情。外界對廣州最大的印象之一就是美食、靚湯。”因此,她的夢想就是把廣州靚湯賣到全國,把廣州的湯文化推向世界。

要說最經典的廣州靚湯,非老火靚湯莫屬。所謂老火靚湯,是廣府地區傳統名湯,主料多為雞、鴨、排骨等肉類,輔料常見粉葛、雞骨草等。“老火靚湯”之“老”在於時間長、火候獨到。曾任中國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的趙榮光說過:“粵菜之所以如此吸引人,就是因為廣州千年來傳承的老火靚湯。”


木棉花曬乾,以備煲湯。


煲一味老火靚湯,看似簡單,其實真不容易。廣州人煲湯很有儀式感,首先,煲湯用火有文武之分,文火是小火、弱火,武火則為大火、猛火。老火靚湯就是用文火煲約三個小時,“三煲四燉”之說也由此產生。然後將肉料放在有兩三片薑片的開水中過一遍,叫“飛水”,主要是除去肉中血水,去羶減膩。再將肉料撈起來用冷水沖洗,瀝乾水分。然後,在砂鍋中倒入適量清水,放入肉料和配料,加蓋大火煮開轉入小火煮2-3小時,至食材熟透,揭蓋放鹽,即可食用。

老火靚湯聞名遐邇。不過,在廣州,還有燉湯、羹湯和滾湯等,哪怕上班沒有時間,弄個生滾湯也不錯。總之,只要有湯,這一天便很滿足。

熬的是湯,煲的是歲月。這麼辛苦為了一口湯,廣州人最樂意。因為,一天不喝湯就感覺不自在,一個星期沒有喝湯,就會覺得身體乾涸,沒有了靈魂。如果有人問廣州人,誰家的湯最好喝,答案多半是“我家的”。媽媽那句“回家喝湯”,伴隨了多少人的成長。老廣州還有個典故,說未來女婿上門之前,女方父母都是用“飲湯”來表達是否中意,如果哪一天女孩子對男方說:“今天我媽請你飲湯。”那八成就是“過關”了。饒原生說,很多外地媳婦嫁到廣州,學會說粵語之前,就已先學會了煲湯。想來,如果當年造字的倉頡是廣州人,“家”字一定是“屋頂下的'湯'”。

讓廣州人想家,只需要一碗靚湯;讓外地人對廣州印象深刻,也只要一碗靚湯。著名歌唱家王崑曾回憶說,紅線女在廣州生活,習慣了每天喝湯,到北京開會時,湯更不能少。連王崑家裡的阿姨都知道,紅線女喝的湯必須用小火燉五六個小時。那時,北京人多用煤氣罐。紅線女煲湯,幾乎兩天要換一罐煤氣,有時候一天一罐。因此,紅線女到訪之前,王崑家的阿姨總會先備好煤氣罐。

對廣州人來說,家人探望病人,最好帶上一煲親手做的湯。王崑還講過一個故事。2006年,她住了很久的醫院,一度身體很不好。紅線女千里迢迢從廣州飛過去,連行李都沒帶,就捧著一罐湯到了北京。她在王崑的病房裡小坐了一會兒,又飛回了廣州。當時紅線女已經八十歲出頭了,飛來飛去,就為了送一罐湯,她說這是“千里送鵝毛”。王崑全家特別感動。王崑說,她一輩子結交了很多藝術家朋友,紅線女無疑是最好的朋友之一。


湯裡乾坤


從挑選食材開始,到耐心等待幾個小時……在廣州人看來,只有這樣才能煲出最美味、最健康、最貼心的靚湯。饒原生說,很多外地媳婦嫁到廣州,首先要學會煲一煲靚湯。

執著務實追求不時不吃

新鮮食材居頭功藥食同源重時令

說起廣州靚湯,就不得不說,廣州人追求食材“不在貴而在鮮”,認為美味必須從鮮活中來,生猛活蝦、游水靚魚。對這類鮮活之物的材質要求非常講究,甚至有些挑剔。只有這樣極致追求,才能煲出最美味、最健康、最貼心的靚湯。否則,湯就失去了靈魂。這就像廣州人過日子一樣,一朝一夕毫不含糊。

秉承著對“鮮”的追求,加上地理位置的優勢,廣州建起了輻射全國的海鮮水產品批發市場、蔬菜水果批發市場與乾散貨集散地。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裡說:“大抵一席佳餚,司廚之功居其六,買辦之功居其四。”大意是說,一席佳餚,廚師有六成功勞,買食材的只有四成。在廣州則恰恰相反,買辦食材者要居頭功。因為廣州人堅信,只有用上乘、生猛的食材才能煲出真正健康的美味。比如,他們對海鮮的要求,不僅是生的、活的,還要“猛”,那種氣若游絲、奄奄一息的海鮮,是不受待見的,價格也差了一大截,死掉的海鮮更是忌諱。

廣州有“不時不吃”的說法,就是根據時令而食,如吃蝦有“清明蝦,最肥美”的講究,吃蔬菜,更有“時菜”之稱,“春吃苗,夏吃花,秋吃果,冬吃根”,北風起時菜心最甜。

藥食同源,廣州人深得其中奧妙,玉露瓊漿比不上一碗靚湯,似乎沒有什麼疑難雜症是一碗湯解決不了的。也難怪,在沙面島對面的廣州清平中藥材市場,每天早晨太陽還未露臉,這裡不僅活躍著藥材商、慕名訪客,還有家庭主婦。據店家介紹,很多大媽都是常客,她們買藥材,不是用來熬藥,而是用來煲湯。

實際上,廣州人將中藥材煲入湯中,是有天時地利和祖宗之法的。早在唐宋時期,廣州已經出現了中藥材的海外貿易。明清時期不僅有茯苓、大黃等中藥材從廣州銷往印度洋沿岸國家、歐洲的記錄,且中藥材已成為陝西、四川等地運往廣州的主要貨物之一。這讓廣州人對中藥材有了更多選擇,嶺南也很早就有了以湯養生的良方。廣東中醫藥博物館藏有刻於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的養生湯方拓本,是嶺南地區唯一現存的宋代石刻藥方,主要用於去濕熱,重在養生。此方僅有三味藥,但拓本中有兩味不清晰,僅有“甘草”可辨。據中醫專家李珂考證,另外兩味藥分別應該是香附子和薑黃。湯方還介紹了劑量、炮製方法、服用方法及效驗說明,比如香附子要去盡黑皮、微炒,薑黃要湯洗浸一宿、洗淨去灰再焙乾,而甘草要熏烤等,然後把三味藥一同搗碎,每次空腹服用一錢。別看這個小湯方,效果很不錯。據拓本記載,當時有一個叫劉君錫的官員被流放到嶺南,遭遇瘴癘之苦,有幸遇到百歲道人劉仲遠,得此方熬湯,不僅免除了瘴氣之患,還活到了九十歲。


蟲草


兼容並包夠味夠鮮夠新

天下食材融入一煲街頭巷尾湯香四溢

有人說,廣州人喝的這碗湯裡,藏著一間中藥舖、一座植物園、一座動物園和一點想像力;也有人說,如果給一口廣式瓦煲,再給幾個小時,廣州人就能煲出一個湯的世界。這些話聽上去有點誇張,卻又那麼的真實,就像開放包容的廣州城市文化一樣,敞開胸懷擁抱一切。

廣州靚湯作為粵菜的代表,也是與嶺南文化海納百川的包容性一脈相承。“廣州新健湯茶食品”創始人張新健對廣州靚湯情有獨鍾。他說,廣州人的湯煲裡,有主料有配料,有鮮貨有乾貨,有食材有藥材,可謂天下湯料融於一煲。

一煲廣州靚湯一般有十幾種湯料,主料以肉類為主,多為雞、鴨、排骨、豬蹄等,常見的中藥材有粉葛、甘草、薏米、蓮子等。將各種不同湯料放入一煲,經過幾個小時火熬,充分融合,才夠味、夠鮮、夠新。這也正是廣州人兼容並包的品質。中國著名食品文化研究專家徐興海在其《中國飲食思想史》中說,湯文化最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和”,既是和諧又是融合。曾任中國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的美食大咖趙榮光說,廣州的靚湯與北方的美酒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中國“和”文化的體現。

如今的廣州靚湯,到底“和”進去了多少“味”?沒有確切的數據記載,但卻調和了食材與藥材,融合了南北與中西的美食精華。

食養坊創始人張卓思告訴記者,廣州本地的靚湯食材之前就有很多,現在來源就更為豐富。在廣州靚湯中,你可以嘗廣州的桂圓、香港的花膠、廣東台山的紅絲線、湖南洞庭湖的蓮子、安徽六安的石斛、河南焦作的山藥、黑龍江密山的紅豆。當然,還有山西潞州的黨參、寧夏吳忠的枸杞、新疆和田的紅棗及海外各種優質食材。食在廣州名副其實。

廣州人喝湯也有講究。“飯前喝湯,苗條健康”,先上湯,後上菜,幾乎成為廣州宴席的固定順序。張新健說:“先喝幾口湯,既可增強飽腹感,防止空腹過量用餐,又能提前激活味蕾,潤滑腸道。”

無怪乎,明末清初美食家李漁在《閒情偶寄·飲饌部》中說:“飯猶舟也,羹猶水也;舟之在灘,非水不下,與飯之在喉,非湯不下。”


各式各樣的藥材


勇嘗“頭啖湯”

粵人追求“先人一步”

續寫“頭啖湯”傳奇

廣州人愛喝“頭啖湯”是出了名的,所謂“頭啖湯”,指的就是第一口湯。在廣州,人們喜歡煲湯,更喜歡品嚐新鮮出爐的第一口湯,這不正是廣州人勇於“先人一步”“敢為天下先”的寫照麼?廣州人以勇飲“頭啖湯”的膽略,在改革開放中先行一步,大膽探索。

張新健告訴記者,廣州靚湯之所以能傳承至今,深受人們喜愛,核心就在於變,在於創新。所以,未來廣州靚湯還會根據文化傳承、身體需求、時代變化以及技術進步等“日日煲,日日新”。

“頭啖湯”精神引領廣州

創造一個又一個“第一”

“頭啖湯”味道最新鮮、最美味,但是也容易燙嘴,一定要早起才有,否則就喝不到。因此,喝“第一口湯”意味著新挑戰、新嘗試,是廣州人對生活的追求與對事業的執著。

1975年,24歲的廣州人譚鉅添頂著壓力,帶著村里兩名年輕人和一名獸醫,在廣州市郊建起了一座養雞場,養了2000隻雞苗。譚鉅添曾說,當時養雞, 1隻雞能賺1塊錢,在當時已經算不少了。如此大規模地村辦養雞場,在當年並不多見。嚐到養殖創業“頭啖湯”的譚鉅添繼續拼搏,他創造的“江高模式”成為全國各地競相效仿的對象。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的步伐越邁越大。1978年,中國內地第一個可以自由貿易、自由議價的國營河鮮貨棧在廣州開業。

1980年,東方賓館裡出現了內地第一個營業性音樂茶座。音樂茶座從此在廣州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來自全國各地的音樂青年被吸引到了珠江兩岸的霓虹燈下。他們被這座城市活力所震撼,與這座城市一起翻開了流行音樂新的一頁。

1980年10月,高第街成為內地第一條經營服裝的個體戶集貿市場。

1982年,內地第一個利用港資開發的商品房小區——東湖新村落成。一年後,內地第一個利用外資興建的五星級酒店——白天鵝賓館在珠江邊的沙面島拔地而起。

1984年5月,西湖路辦起了全國第一個燈光夜市——西湖路燈光夜市,“廣貨”從此唱響南北。也是在這一年,一部以廣州市場活力為題材的電影火爆全國,這就是《雅馬哈魚檔》。片中的迪斯科舞廳、摩托車在當時代表著新潮和前衛,也是廣州敢闖敢拼的年輕人的生活。《雅馬哈魚檔》拍攝完成後,先是去了北京試映。在北大,從晚上七點一直放映到第二天天明時分,學生們高呼:“廣州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

日益迸發的創新活力

使廣州成為“世界級城市”



進入21世紀,從廣州大學城到廣州中新知識城,從廣州國際生物島到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不斷優化的產業佈局、日益迸發的科技創新活力和高端要素聚集能力,使廣州成為一座具有強大吸引力的“世界級城市”。

2017年12月,《財富》全球論壇在廣州開幕。蘋果CEO蒂姆·庫克說:廣州是“全球最現代的地方之一”。《財富》雜誌總裁穆瑞瀾評價:廣州是一座“開放化、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城市。

2020年12月31日,隨著當天最後一架國際航班起飛,擁有230多個全球航點的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以4377萬人次的年客流量躍居全球第一。這一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位居全球第四和第五。與此同時,廣州南站成為全國客流量最大的高鐵站。

同時,在位於海珠區東北部的琶洲,數字經濟集聚區正在崛起,吸引了一大批龍頭企業紮根在此,續寫敢為天下先的故事。

如今的廣州,每一天都是新的。

敢飲“頭啖湯” 敢為“天下先”

1978年

●中國內地第一個可以自由貿易、自由議價的國營河鮮貨棧在廣州開業。

1980年

●高第街成為全國第一條經營服裝的個體戶集貿市場。

1980年

●東方賓館在全國開辦了第一家音樂茶座。

1981年

●1981年4月開業的廣州友誼超級商場,是中國第一家超級商場。

1984年

●1984年廣州西湖燈光夜市,全國最早的燈光夜市。

1988年

●珠江後航道上的標誌性橋樑通道,即洛溪大橋成為首座“以路養路”模式修建的城市大型橋樑。

1994年

●廣州購書中心建成開業,開創國內建設大型書城的先河。

2020年

●擁有230多個全球航點的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以4377萬人次的年客流量躍居全球第一。

廣州名店的鎮店之湯

在廣州,湯就是心靈的慰藉。酷暑喝一口湯,即解暑氣,滲人心脾;冬天一口湯,暖了身子又暖心。在廣州,每一家名酒店都有一款鎮店之湯,湯往往比菜貴,客人來晚了,還喝不到。因為鎮店之湯,熬製時間長,真材實料不兌水,每天即使想多增加幾煲,都難以實現。

東方賓館

湯名鮮松茸燉玉芙蓉

湯料松茸、肉汁、雞汁。

特色將雞肉及豬肉製成肉蓉,口感如豆花般潤滑並保留肉汁的鮮美,打破傳統瘦肉水一貫的口感。配以鮮松茸一起燉煮,兩者融合一起熬製,既有藥補之效,又有入口之甘甜。

季節四季都可以飲用。

花園酒店

湯名功夫陳柑人參湯

湯料陳柑、花膠、花椒醬油。

特色用礦泉水慢火熬製4小時出來的陳柑花膠湯,鮮香濃郁,搭配上陳柑所獨具的果香,使其更加清新可口,營養豐富。高湯由茶壺緩緩倒出,儀式感滿滿。

季節一年四季都適合品嚐。

廣州酒家

湯名廣東三寶燉花膠湯

湯料花膠、咸橄欖、禾稈草、陳皮、瘦肉、雞腳、排骨等。

特色果皮做“衣”,包裹著咸橄欖,再以禾稈草為繩,繞緊綁結實,最後入罐用鹽醃製,搭配上好的花膠。入口清香回甘,食之潤喉防燥。

季節四季皆可。

中國大酒店

湯名杏汁白菜煲螺頭

湯料奶白菜,南北杏仁,海螺肉,雞腳,脊骨。

特色廣府養生靚湯,有機食材搭配清潤杏仁汁。

季節適合秋季止咳潤肺。

陶陶居

湯名花膠燉竹絲雞

湯料花膠、竹絲雞、瘦肉、雞腳、淮山、枸杞等。

特色食材與山泉水原盅蒸燉,湯汁清甜滋補,食材營養融入到湯汁中,滋潤養顏,營養豐富。

季節秋季滋潤進補。

炳勝

湯名斗門蟹肉冬瓜盅

湯料當季斗門蟹、雲南小冬瓜等。

特色手工新鮮拆蟹肉,搭配雲南小冬瓜,以山泉水燉制,清、鮮、醇、甜。

季節適合夏日酷暑時節,清潤解暑。

滋粥樓小館

湯名木棉花煲大魚湯

特色廣東春秋之季濕氣重,清熱利濕的木棉花搭配煎好的大魚,精選6斤以上水庫大活魚出庫後清水吊養40天,魚肉嫩滑無腥味,用文武火煲足148分鐘,湯水濃郁鮮甜。

食養健脾和胃,緩解秋乏。

廣州麗思卡爾頓酒店

湯名山桔鳳仙燉螺頭湯

湯料泰和烏雞、小金桔等。

特色選用採集自粵東深山一年一季的小金桔,以主廚祖傳海鹽醃製技法浸泡6個月,金桔甘醇清香悉數盡釋,以突出泰和烏雞的清甜鮮美,加入鮮響螺同燉。可滋陰潤燥,化痰止咳,消食醒酒。

季節四季皆可。



來源:廣州日報


瀏覽次數:657


蓮花時報


199a10e12f43ff00eee98a755967c50.jpg

同創集團-小.jpg

茅台.jpg

超然-小.jpg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