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通天帖》又稱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王氏寶章集》。硬黃紙本,行草書,是東晉王羲之等七人十帖的唐摹書法精品,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萬歲通天帖》的名稱始於宋代岳珂。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十卷二十八人書,在唐代稱為《寶章集》。原本久已亡佚,因此岳珂著《寶真齋法書贊》卷七著錄,稱殘存的七人十帖連尾款的一卷為《萬歲通天帖》。
《寶章集》原十卷久已亡佚,傳之於世的是摹本。摹本在流傳過程中兩次遭火劫,一次是明代著名書畫收藏家、藏書家華夏真賞齋大火,一次是清乾隆年間乾清宮大火,火燒痕跡猶存。
重裝後,次序錯亂,僅存王羲之、王薈、王徽之、王獻之、王僧虔、王慈、王志七人十通書翰。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的《萬歲通天帖》前後鈐有唐宋間諸舊藏印。北宋始不斷收刻於各法帖中。
唐摹《萬歲通天帖》較之台灣收藏的《遠宦帖》,日本收藏的《孔侍中帖》、《喪亂帖》等更為重要。以其忠於原作風貌,為人們提供了研究二王以及東晉至六朝書法的可靠依據。《萬歲通天帖》包含著深厚歷史與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