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捌】龍泉寶劍鍛製

發佈日期:2020 年 07 月 17 日 11:34
  • 分享至:

A1591096595266.jpeg


龍泉寶劍鍛製技藝,是浙江省龍泉縣傳統工藝美術技藝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龍泉寶劍從原料到成品,要經過捶打、刨銼、磨光、鑲嵌、淬火等5道核心工序。從初期的鐵劍,演變為鋼劍、折疊花紋夾鋼劍,經過層層工序,最終鍛造成龍泉寶劍。2001年10月,龍泉寶劍被列為浙江省首批傳統工藝美術品種之一; 2006年5月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編號Ⅷ-37。

龍泉寶劍又稱「七星劍」,按其不同性能分為三種基本類型:硬劍(以剛利著稱)、軟劍(以柔韌著稱)和傳統武術劍。此外,還有雲花劍、手杖劍、魚腸劍、鴛鴦劍等29個品種,近百種款式。在長期的發展中,經過歷代鑄匠精益求精的鑽研,龍泉寶劍在產品的品質上形成了堅韌鋒利、剛柔相濟、寒光逼人、紋飾巧致四大傳統特色。

第一,堅韌鋒利;「削銅如泥」。1978年,在中國工藝美術界兩次全國性集會上,龍泉寶劍的製作藝人曾當眾表演。他用一把龍泉寶劍,不費力地將疊在一起的六個銅板劈成兩片,而劍刃不卷。

第二,剛柔相濟。古代的龍泉寶劍用生鐵鑄造,後來則用中碳鋼鑄造,加之淬火工藝恰到好處,使中炭鋼具備了彈簧鋼的特性。如將一把薄型寶劍卷成一個圓圈,束在腰中,像系裙的腰帶。解開後,寶劍挺直如故。

第三,寒光逼人。龍泉境內有一種名叫「亮石」的磨石。在這種石頭上磨製出來的寶劍,寒光閃閃。龍泉寶劍全靠手工磨光,從粗磨、細磨到精磨,往往要花數日甚至數月之久,一旦磨出,青光耀眼。


A1591096595263.jpeg



第四,紋飾巧致。劍身上刻有七星標誌和飛龍圖案。在劍身上刻花,也是龍泉劍的一項絕技。劍工們一不用彩筆,二不照圖樣,只用一把鋼鑿在寬不盈寸的劍身上刻鑿,刻好後澆上銅水,經鏟平加磨,飛龍圖案,生動自然,永不消失。龍泉寶劍以這四大特色而著稱,其選材考究,有「三斤毛鐵半斤鋼」之說,鍛打火候掌握得當,成分均勻,花紋清新;淬火方式也很獨特,研磨十分講究。

龍泉寶劍的鍛打技藝中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兵器史、冶金史和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龍泉寶劍在古代大都無鞘,後來,用當地特產的花梨木製作劍鞘及劍柄。這種花梨木,質地堅韌,紋理秀美,古色古香。再飾以銀、銅,更使龍泉寶劍錦上添花。

龍泉寶劍傳統技藝,具有豐厚的文化功能及其社會作用,不僅是健身武術器械、影視舞台道具,還被國家領導人當做國禮贈送,為海內外許多名人和寶劍愛好者所收藏珍視。龍泉寶劍是中國製劍工藝的傑出代表,其製作技藝更是中國傳統手工藝裡的典範,保護和弘揚這一民間技藝是每個中國人應該做的事情,並將續寫它的傳奇。


A1591096595261.jpeg



編輯:Khai



瀏覽次數:2853


蓮花時報


199a10e12f43ff00eee98a755967c50.jpg

同創集團-小.jpg

茅台.jpg

超然-小.jpg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