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舞龍、舞獅文化

發佈日期:2020 年 07 月 23 日 13:11
  • 分享至:

中國是舞龍、舞獅活動發展與起源之地,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舞龍、舞獅活動是我國各族人民喜愛的具有民族特點的傳統體育專案。它不僅形成了燦爛的舞龍、舞獅文化,而且有其獨特的欣賞和健身價值。 


G1535095095463.jpeg 舞火龍

舞龍、舞獅活動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創造,各族人民一直很喜愛這項活動,並歷代相傳、鼎盛不衰,並由此形成了極其燦爛的舞龍、舞獅文化。近代,舞龍、舞獅活動也隨著華人的遷移而傳到世界各地。


G1535095095460.jpeg

獅子在戲繡球

春節,是中國人很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更是少不了舞龍、舞獅這一喜慶活動。舞龍舞獅寓意著為我們送走了舊的一年,迎來生機勃勃的新的一年。


中國人的舞龍文化

我國各地、各族人民的舞龍表演,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常見的有火龍、草龍、人龍、布龍、紙龍、花龍、筐龍、段龍、燭龍、醉龍、竹葉龍、荷花龍、板凳龍、扁擔龍、滾地龍、七巧龍、大頭龍、夜光龍、焰火龍等近百種之多。龍燈的節數一般為7節、9節和13節。品種以布龍最為普遍,以竹蔑紮出龍珠、龍頭、龍尾和若干節龍鼓(龍身)。龍珠、龍頭和龍尾均糊上棉線或紗布,塗上顏色,再以布帛將龍頭、龍身和龍尾連接起來,布面繪上鱗片。一般龍長9節,舞時一人舉一節,舉龍珠者在前,珠引龍舞,上下起伏,成「S」形滾動。


G1535095095470.jpeg

 草龍為龍舞之母

舞龍集武術、舞蹈、編織、刺繡、繪畫和鑼鼓等多種藝術於一身,通過多人密切合作,模仿飛龍的各種形態動作來表達。舞龍者在龍珠的引導下,手持龍具,隨鼓樂伴奏,通過人體運動和姿勢的變化,完成龍的舞、遊、穿、騰、翻、滾、戲、組圖和造型等動作和套式。在鑼鼓鞭炮聲中,龍珠轉動,龍頭隨著轉動,龍身各節依次左右翻月、蜘蛛牽網、金雞啄米、二龍分水、二龍搶寶、二龍戲珠、草內藏珠、畫眉跳梁、犀牛望月、老龍脫殼、老龍翻身、雪花蓋頂、貓兒洗臉、金絲吊葫蘆、鰱魚咬尾二龍趕生等。


G1535095095465.jpeg 

浦江縣板凳龍 

在浙江鄉村,村民們舞動著自製的板凳龍,喜迎元宵佳節。每年的舞龍活動一般從正月十二開始,到元宵結束,那是舞龍高潮,最熱鬧。


G1535095095471.jpeg   銅梁舞火龍

重慶銅梁「火龍」被冠為「龍舞」之首,這種舞以鐵水打金花,輔以不同材質的導引火、口中火、脊上火、腹中火、場中火、升天火等,組成一片狂熱的立體火陣,極為熱烈多彩。每到春節、元宵節等重要節日,人們便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購買火藥,製造火龍,配以煙架、禹門等多種火焰表演。大街上,大龍、火龍,騰躍翻飛,魚燈、獅燈,往來如梭,龍爭虎鬥,火樹銀花,一派升平景象。全城燈火輝煌,親朋賓客共歡呼。 


中國人的舞獅文化

舞獅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華各族人民心目中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獅舞歷史久遠,現存獅舞分為南獅、北獅兩大類,南獅具有較多的武功高難技巧,神態矯健兇猛;北獅嬌憨可愛,多以嬉戲玩耍為表演內容;根據獅子假型製作材料和紮制方法的不同,各地的獅舞種類繁多,異彩紛呈。

      

G1535095095467.jpeg 點晴

成品後的獅子,雅圓大的獅頭,寬闊隆起的前額,黑亮有神的活眼睛,前伸而突起的鼻子,張閉有度的大嘴,稍微顫動的雙耳,五官起伏有致,加之頭頂用彩綢紮成的彩球的映襯,更顯得獅子的威武雄壯,憨態可掬。一件花團錦簇的藝術品,加入了喜、怒、哀、樂、動、靜、驚、疑各種神態,舞動起來,就變成一頭活生生的獅子,栩栩如生了。


G1535095095474.jpeg群獅

獅舞開場之前,一般都有一套武術表演,包括拳術和刀、槍、棍等器械。逗獅子的,是一個戴面具的大頭和尚,一手拿蒲扇,一手拿一撮樹葉。有的地方還有一個帶面具的猴子。獅舞除獅子表演跳躍、翻滾攀登上八仙桌之外,要在鑼鼓伴奏下,由獅子與和尚、猴子有節奏地表演一套程式,如拜山、出山、參獅、洗獅腳、洗獅身、種假青、種真青、吃青、挖井、飲水、睡獅、扇獅、逗獅、鎮獅、歸山等。


編輯:Khai



瀏覽次數:7628


蓮花時報


199a10e12f43ff00eee98a755967c50.jpg

同創集團-小.jpg

茅台.jpg

超然-小.jpg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