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

發佈日期:2022 年 01 月 06 日 16:05
  • 分享至:

106-1.jpg

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福建省晉江市、寧德市蕉城區地方傳統手工技藝,中國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 。

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以樟木、松木、杉木為主要材料,採用榫接、艌縫等核心技藝,使船體結構牢固,艙與艙之間互相獨立,形成密封不透水的結構形式,在「師傅頭」(閩南地區對主持造船工匠的尊稱)指揮下,由眾多工匠密切配合完成。

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普遍採用傳統的分格式水密艙結構,隔板下方靠近龍骨處,左右各有「肚臍」兩個,既可排水,又可隔艙防漏。全船首尾依次排序「頭禁、假肚、五肚、官廳、水櫃、尾踏、奔邊、前刊後刊、柴鹽艙、駕駛台」等。

自唐代木船製造就已採用水密隔艙技術,並從18世紀起逐漸被各國所吸收採用。至明末清初,由於實行海禁,海船製造業衰弱,但它的技藝卻一直在傳統民間傳承。20世紀80年代以來,鐵殼船不斷增多,給木船業帶來很大衝擊,即使像泉州那樣的全國造船中心,也以製造鐵殼船(輪船)為主,少見海船製造與使用的蹤影了。水密隔艙這一瀕臨消亡的傳統民間技藝,能在福建寧德漳灣一脈尚存,還可造載重量60噸位以上的三桅木帆船,實屬罕見,堪稱「活化石」。發掘、搶救、保護原生態漳灣海船,對於傳統民間手工技藝的保留與發展深具歷史研究價值。

 


瀏覽次數:2345


蓮花時報


199a10e12f43ff00eee98a755967c50.jpg

同創集團-小.jpg

茅台.jpg

超然-小.jpg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