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柒】京劇

發佈日期:2020 年 08 月 13 日 12:42
  • 分享至:

unnamed.jpg

(圖片:網絡)


       京劇又稱平劇、京戲,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佈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碼、曲調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流播全國,影響甚廣,有「國劇」之稱。它走遍世界各地,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2010年11月17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京劇耐人尋味,韻味醇厚。京劇舞臺藝術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鑼鼓、化妝、臉譜、服飾等各個方面,通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臺實踐,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範化的程式。它創造舞臺形象藝術的手段十分豐富,用法又十分嚴格。不能駕馭這些程式,就無法完成京劇舞臺藝術的創造。

     由於京劇在形成之初,便進入了宮廷,使它的發育成長不同於地方劇種。要求它所要表現的生活領域更寬,所要塑造的人物類型更多,對它的技藝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嚴,對它創造舞臺形象的美學要求也更高。同時也相應地減弱民間鄉土氣息,純樸、粗獷的風格特色相對淡薄。因而,其表演藝術更趨於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最大限度超脫了舞臺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達到「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表演上要求精緻細膩,處處入戲;唱腔上要求悠揚委婉,聲情並茂;武戲則不以火爆勇猛取勝,而以「武戲文唱」見佳。

      京劇是融唱、念、做、打於一體的戲劇表演藝術,通過手、眼、身、法、步的綜合運用,借助情境展示歷史、政治、社會及日常生活,表達傳統中國社會的戲劇美學理念,並成為代表中華民族文化形象的重要傳播媒介和被國人廣泛認同的國家文化符號。

     作為中國傳統戲劇的重要劇種,其獨特的社會功能、文化特質和藝術底蘊,使之被譽為「國粹」。但時至今日,由於社會的發展、民眾生活方式的改變、娛樂方式的多元化等諸多原因,京劇的傳承和其它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面臨著青少年學習興趣減弱、觀眾減少等現實問題。京劇專業演員、表演劇碼和受眾都存在斷檔,熱愛京劇藝術的普遍以老齡觀眾居多,市場已十分狹小。相比流行文化,現代群體對於傳統戲劇的關注和相關知識層面的儲備更顯遜色。

截圖 2020-08-13 13.40.37.png


編輯:Khai


瀏覽次數:6677


蓮花時報


199a10e12f43ff00eee98a755967c50.jpg

同創集團-小.jpg

茅台.jpg

超然-小.jpg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