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葉”成金的日本銀髮族

發佈日期:2024 年 03 月 23 日 10:59
  • 分享至:

在日本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和勞動力短缺的背景下,“銀髮族”重返工作崗位的現象隨處可見。在位於四國島德島縣城區約1小時車程的上勝町,《環球時報》記者探訪到一處別樣的風景:一群平均年齡75歲的老人通過採摘樹葉,不僅可以實現每戶每年數百萬日元(1000日元約合人民幣47.8元)的收入,還將其開發成優勢產業,對本地GDP的貢獻佔比達到了30%。

上勝町位於德島縣中部山區,這裏遠離都市,群山環抱,約85%的面積被山林覆蓋。當地合同會社Pangaea最高經營責任者野野山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稱,和日本許多偏遠山村一樣,上勝町人口持續外流,老齡化嚴重。當前,上勝町常住人口不足1400人,其中65歲以上的老人佔比達52.55%,是日本四國地區人口減少和高齡化現象最突出的村落之一。

《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上世紀80年代之前,上勝町的居民主要靠林業和柑橘種植為生。在1980年前後,當地遭遇嚴重的自然災害。村落產業日益凋敝之際,那時還是上勝町農協職員的橫石知二發現了一個商機:日本料理對於用來擺盤裝飾的花葉需求非常大,上勝町植物品類豐富,植被茂盛,可提供充足選擇。於是橫石知二成立了“彩”株式會社,邀請村裏的老年女性加入採摘、售賣花葉的隊伍。

橫石知二對記者表示,他的計劃在一開始並不順利。沒有人支持他的想法,他去村裏遊說也時常遭到嘲笑。但橫石還是堅持走訪了當地種植花木的農家,並帶着村裏的老人去高級料理餐廳吃飯,欣賞日本料理中花葉裝飾的藝術。漸漸地,老人們開始認可這項工作。撿拾、篩選輕飄飄的樹葉不會給身體造成負擔,且售賣樹葉帶來的收入非常可觀。越來越多年邁的老人都加入“彩”株式會社的工作中。

野野山告訴記者,從事樹葉經濟的村民需要先在平台註冊,才有資格售賣樹葉。村民採集完樹葉和花枝之後,以大小、種類分裝,然後以10片為一組用泡沫盒和保鮮膜包裝成商品,根據訂單數量送到農協,再由農協集中發送到各地。以深受日本人喜愛的南天竹樹葉為例,村民每售賣一盒,就可以得到860日元的收入。記者在採訪時看到,還沒到中午時分,就已有老人賣出了價值66280日元的樹葉。

在野野山的帶領下,記者來到當地村民西蔭幸代的工作室。西蔭幸代今年80多歲,精神矍鑠,談吐間透露出對生活的熱愛。她的工作枱上擺放着一盒含苞待放的櫻花,旁邊是摘揀後剩下的枝葉。西蔭幸代向記者展示了她剛剛包裝好的櫻花,仔細介紹保存花枝的小妙招。談話間,西蔭幸代突然指着一張舊照片,讓記者猜猜她做的第一盒花葉賣了多少錢,幾番猜測之後,西蔭幸代終於揭開謎底:1萬日元。她表示,這些樹葉的價格並不便宜,但銷量一直很好。這些年,憑藉着樹葉生意,她買了私家車,又換了貨車,還完成了一場澳洲之旅。

對橫石來說,成立“彩”株式會社還有另一層重要意義,“我希望老年人也有自己的工作,通過我們的勞動來支持社會。”“樹葉經濟”成果斐然。據統計,如今,“彩”株式會社承攬了日本七成高級餐廳裝飾用的樹枝、樹葉和花瓣的需求。樹葉經濟帶來的收入占當地GDP的30%。橫石還介紹道,這些樹葉也受到海外市場的青睞,大約15%會被發往杜拜等地的高級酒店和餐廳。

在採訪中記者感受到,中日兩國國情並不相同。但提早步入老齡化社會的日本在很多方面的經驗得失,也對中國在未來如何更好地照料“銀髮一代”提供了有價值的借鑑。對於每一位老人而言,與衣食無憂同樣重要的,還有生活的價值感與獲得感,而這也成為上勝町能夠點“葉”成金的另一層意義所在。(來源:環球時報)



瀏覽次數:92


蓮花時報


199a10e12f43ff00eee98a755967c50.jpg

同創集團-小.jpg

茅台.jpg

超然-小.jpg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