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間手信博物館,見證澳門百年變遷

發佈日期:2020 年 07 月 20 日 22:46
  • 分享至:



0-10.jpeg

0-11.jpeg

在雲雲眾多的澳門品牌中,由梁燦光一手創立的「鉅記餅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短短的十數年間,「鉅記」從寂寂無名的街頭車仔檔變成在澳門坐擁13間分店的澳門手信業龍頭大哥,而梁燦光亦從名不經傳的街頭小販化身成身家億計的成功企業家。在名利雙收之時,梁燦光卻不忘回饋社會,成立了「鉅記慈善會」,在慈善會的贊助下,經多年籌劃下終於去年中創辦了全球首間「澳門手信博物館」,致力於傳承澳門本土手信文化,藉以保留珍貴歷史。

0-12.jpeg

 

「手信」,又稱為「伴手禮」,古往今來,人們外歸時總會帶回一些當地的特產作為小禮物饋贈親友,以深表情意,而這些隨帶的小禮物便稱為「手信」,這些小禮物承載著的不只是人們旅遊的回憶,還有「物輕情意重」的美好心意,代表著人與人之間濃厚的人情味。在澳門,手信更被譽為是「可以帶走的澳門文化」,澳門的手信歷史源遠流長,澳門的手信業更是既走過輝煌的日子,也經歷過蕭條的時光,可謂是見證了澳門小城近百年的變遷和興衰起跌。

 

澳門的手信業歷史,可從上世紀初澳門還是一個小漁村說起,由於澳門地處於鹹淡水交界的位置,漁產也特別豐富,那時候的漁民就把漁獲曬乾後在岸上擺賣,以供外地遊人購買作為手信。60年代澳門的旅遊業逐漸興起,內港碼頭成為了當時的交通樞紐,當時的手信店集中在十月初五街和碼頭附近,以鹹魚、魚翅、蝦米、蝦膏、蠔油、青蟹等漁產乾貨為主。發展至70至80年代水翼船陸續取代大船,使得碼頭的人流也有所改變,因此手信店也轉移至新馬路乃至福隆新街一帶,而因為當時澳門免徵煙酒稅,所以葡國釀造的砵酒和限量的香煙便成為一大手信選擇,與此同時食品的種類也不再單調的以豬油糕和杏仁餅為主,餅食類的手信發展得多彩多樣,此外,烤肉乾、水餃、魚皮角等也流行了起來。到了90年代,澳門的手信業內競爭激烈,在汰弱留強的形勢下,不少老字號的手信店也隨著生意衰落而從此消聲匿跡,澳門的手信業被稱為是「夕陽產業」走進了霜凍期。直至澳門回歸後的千禧年代,澳門的手信業步入了一個更新時代,隨著澳門旅遊的興旺起飛,與其唇齒相依的手信業也隨之蓬勃起來,成為了澳門手信文化歷史中的一個黃金時代,大街小巷中總可見到遊人提著大包小包的手信禮品,把澳門這能帶走的文化帶往世界各地,發揚光大。

0-13.jpeg

0-14.jpeg

0-15.jpeg

0-16.jpeg

 

而前年才開幕的「澳門手信博物館」正正記錄了澳門手信業界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滄海桑田、滄桑變遷,是澳門人的一份集體回憶,同時亦可讓世界各地的遊客能認識歷史悠久的澳門手信文化。梁燦光介紹說館內收藏了很多澳門老字號手信品牌的紙盒包裝及標識,引證著澳門手信業的多年歷史,他說︰“在收集藏品時,很多收藏家都跟我說,本來還有很多具收藏價值的藏品可提供給我,但卻因6年前的一場水浸很多都沒了,所以我們更應該把這些珍貴的藏品盡量保存下來,讓更多人知道原來澳門從前的手信包裝是如此的,所以這裡包括了澳門各個不同手信品牌的物品,希望能把澳門從前的手信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份極具歷史價值的集體回憶。”

 

「澳門手信博物館」位於澳門著名景點媽閣廟附近,外觀及內部設計揉合了澳門中葡文化特色,斥資逾300萬澳門幣創辦的博物館,展出了澳門百多年來的部分手信歷史展品,約150件年代久遠的展品中有月餅包裝紙、手信盛載器皿、老字號店舖的物品等,當中不少更是曾叱吒一時的老店之物,別具歷史價值。此外,為增加參觀人士的趣味性,館內不只設有仿真度極高的懷舊餅店場景,另還設有電子互動小遊戲,利用嶄新的擴增實景技術(Augmented Reality)製作館內之互動體驗,讓參觀者透過有趣的遊戲體驗中,了解到澳門的各種特色手信特產的製作。值得一提的是,館內還出售各式各樣的紀念品及名信片,而近年致力公益的梁燦光更把全數收益捐贈予國際慈善機構,在推動手信文化的同時亦可幫助社會有需要的人士,以貫徹梁燦光「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座右銘,履行其社會企業責任。

0-17.jpeg


 澳門手信博物館

地址︰澳門媽閣斜巷23號友成大廈地舖

查詢電話︰(853)2896 9062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日,上午10時至下午4時半;逢星期四及農曆年除夕休館

費用︰免費入場


編輯:Khai


瀏覽次數:5574


蓮花時報


199a10e12f43ff00eee98a755967c50.jpg

同創集團-小.jpg

茅台.jpg

超然-小.jpg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