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具有史诗色彩的儿童文学作品——著名科幻作家吴岩的长篇小说《中国轨道号》

發佈日期:2023 年 05 月 08 日 10:43
  • 分享至:

著名科幻作家吴岩的长篇小说《中国轨道号》的故事发生时间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彼时,小说中的空军第六军事装备研究所接到中央军委的紧急命令,要求其在两年内将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中国轨道号”送上太空。小说讲述了一群研究所的孩子们在这一背景下,在父母辈奋发有为科研精神的引领下,和父母辈们一起参与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的故事。与面向未来的科幻小说不同,《中国轨道号》虚构的是过去的事情。著名作家吴岩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有主人公小岩和他的伙伴们,有爸爸、妈妈、小妹等家人,还有军备所的顾阿姨以及所有工作人员。围绕小岩成长的这些人物,某种程度上是一面儿童成长的镜子。这面镜子照出了孩子们在复杂时代里健康成长的蓬勃生命力。这种茁壮蓬勃的生命力也是如今中国载人航天能够取得成功的力量之源。

小说共四个章节,分别是《水系》、《舱门》、《飞壑》和《飘灯》。四个章节前后连贯又相互独立,对应着小说里故事发生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也对应着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春天代表着希望,小岩在春天遇到了新来军备所的顾正萍所长。顾所长带来的改革也令军备所焕然一新。小岩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探索了北京的水源水系。这种探索是极富儿童天马行空想象色彩的。吴岩将明朝人对北京城双龙布局的形状进行了艺术加工。现实中北京城是由一条水龙和一条陆龙横陈在北京的中轴位置,作者将其描述为中轴线以东的“暗龙”和中轴线以西的“明龙”,并让书中的主人公小岩作为发现者去探究这一秘密,颇具童趣。第二章《舱门》中,小岩与伙伴们为了制作更贴近月球表面的火星沙盘,找来了一盘毛肚并以化学试剂将其染成红色,又在其他伙伴的帮助下把染红的毛肚风干。“毛肚”和“火星表面”这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成了孩子们探索宇宙的一个重要步骤,也令每一位读者回忆起起自己童年时做过的种种脑洞大开的实验。作家这种还原儿童想象力的写作,把读者带回了童年——美好的,如五月晨露般晶莹剔透的童年。第三章《飞壑》对应秋季,小岩收获了人生中重要的导师老汪和“天台”的秘密。《飘灯》是最后一章,小岩运用自己的智慧,找到了治疗冬冬的方法,走出了人生导师老汪去世的阴影,获得了心灵上的成长。

《中国轨道号》是一部科幻小说,也是一部儿童成长小说,小说始终洋溢着为追求科学理想的乐观精神。小说结尾部分,主人公小岩说:“那时候我就明白了,无论在什么年代,每一个人都必须执着地忠实于自己的梦想,这样生命才能有意义。”这种思考是深沉严肃的,也是一个儿童开始正视自己人生之路的开始。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儿童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主人公小岩身上,既有闪耀的理想主义精神,也有中华民族在困境中上下求索的韧性。小岩这个人物形象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探索精神,令读者对中国航天的未来充满信心。

吴岩调用了自己童年时的生活经验,对主人公的居住地部队大院进行了细致描摹,也对孩子们之间的相处状态进行了还原。作家并没有想当然地以大人的视角切入,而是完完全全地写孩子的感受。小岩会和试飞英雄的儿子周翔打架,但两个孩子不打不相识,还一起去大漠参加了“火星探险夏令营”。围绕着孩子的大人们,也有着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小说中军备所新来的顾正萍所长,从不忽视孩子们的想象,会跟孩子们亲切坦诚地谈论自己的童年,郑重对待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小说中的“妈妈”是小岩成长过程中的倾听者和引导者。“妈妈”会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到自身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说,“妈妈”的做法是家庭教育的范本。例如,小说中小岩隐瞒了自己处理自行车螺丝的失败,但“妈妈”并没有直接戳破和批评,而是在小岩真正感受到隐瞒失败的错误时提醒他实话实说的重要性。“妈妈”的教育令小岩健康成长,也使家长读者们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

在后记中,吴岩指明《中国轨道号》“是一部假想的自传,是给我自己重温过去”。这种“重温”融合着少年儿童的成长,也融合着中国航天的早期发展,颇具中国航天和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史诗色彩。吴岩在采访中曾说“我是经历过80年代对科幻小说横加指责的年代的。在那个年代里,许多人说科幻小说不切实际,想入非非。科幻作家则对自己的作品不被文学界认可而焦虑。我就在想,我能否写一篇看起来非常真实,但却根本没有发生的故事,令各种质疑都在作品面前失去意义呢?”为达到这一写作意图,吴岩写作时把取景框置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中。小说中孩子们的成长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有一定意义上的同构性,而小说出版后获得的巨大反响反映出的中国科幻小说受欢迎与前二者相互呼应:孩子们经历了挫折,却也一次次成长;中国航天事业在特殊年代里几近停滞,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无数航天人的奋进下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科幻小说80年代受冷落,如今在科幻作家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中。

小说文本内容以及文类发展的“同构性”赋予了《中国轨道号》浓厚的史诗色彩。而正如吴岩在创作谈中提到:“作品写什么年代都没关系,我们并非要去展现那个年代,而是要在任何一个年代中发现人性到底是怎样的,父母给我们的教育是怎样的,我们这些作为某个民族成员的人自己的精神是怎样的。”《中国轨道号》描写的时代精神和人性深度同样赋予了作品史诗色彩。《中国轨道号》早已在内地读者群体中引起反响,相信也会在澳门读者心中占据一席之地。(文/任丽) 



瀏覽次數:879


蓮花時報


199a10e12f43ff00eee98a755967c50.jpg

同創集團-小.jpg

茅台.jpg

超然-小.jpg



回最頂